尼尔·波兹曼“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超详细解析《娱乐至死》 | 附PDF赠送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娱乐得以达到至死的目的;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关于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过程的着作;同时也是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
尼尔波兹曼是媒介生态学的重要理论家之一。他的媒介思想主要集中在被学术界称为“媒介批评三部曲”的着作中:《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和《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asia188bet。
波兹曼认为技术并非是中性的,它有自身的内在倾向性,同时也提出了“媒介即隐喻”“媒介认识论”的重要观点,其次集中分析技术手段的危害性,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人们已经被各种电子技术所包围,波兹曼深刻批评了电子媒介带来的恶劣影响,具体表现为人性的异化,文化的娱乐化以及整个社会的焦虑。
尼尔波兹曼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创立了媒介环境学派,并一手绘制了学派的理论框架和蓝图。
第一,《娱乐至死》批评的核心不是娱乐化的内容,而是电视这种媒介形态;
第二,《娱乐至死》指向的其实不是娱乐行业,而是在批评新闻、教育、政治等严肃公共行业的娱乐化;
第三,《娱乐至死》最终的落脚点不是批判,而是在积极寻找建设的方式,特别是在强调我们应该提升对各种媒介形态的认识。
这本书关注的不是娱乐化的内容,而是导致娱乐化的媒介。
20世纪后半叶,电视媒体的异军突起,印刷媒介逐渐式微,甚至淡出普通大众的视野。电视对于日常生活的渗透无孔不入,成为组织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媒介asia188 slot 。
电视的表达形式往往是娱乐化、碎片化,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大众也日渐习惯于这种娱乐化的媒介接触,变成了一群娱乐至死的人。
要做思考的芦苇,不做快乐的猪。
——豆瓣网友热评
尼尔·波兹曼敏锐地观察到了主流媒介的变革对大众以及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他认为人类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事物。
在主流媒介的影响之下,我们逐渐沉溺于简单的快乐而不能自拔,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受到麦克卢汉的影响和启迪,波兹曼将“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作为自己阐述“娱乐至死的社会”的理论基础。
他认为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来定义现实世界。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倾向性,最终会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
他们关心的是给观众留下印象,而不是给观众留下观点,而这正是电视擅长的。
—— 引自章节: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
他对比了过去以印刷媒介为中心的“阐释时代”和今天以电视媒介为中心的“娱乐业时代”,在两者之间,电报的发明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
过去人们因为需求而获取信息,而电报使得脱离语境的信息合法化,人们开始进入了一个被大量无关信息充斥的世界,信息——行动被彻底改变了,人们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途而制造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电视的出现无疑加剧了这种状况。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asianbet188 ,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豆瓣网友热评
在社交媒体时代、短视频时代,我们可以窥见的是,连尼尔波兹曼所担忧的电视上的娱乐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在信息越来越碎片化的现在,我们连娱乐综艺都未必有耐心看完。
在如今这个短视频时代里再读这本书,感触良多。作者应该无法想象,如今这个时代里,观众连一个完整的“娱乐节目”都未必有耐心看完了。
——豆瓣网友热评
所以,娱乐作为电视的一种重要功能,对我们的影大众娱乐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所有的节目,都要用娱乐的方式才能吸引受众,那我们的文化就很危险了,我想这是作者想要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
《娱乐至死》书中的理论适用于对于现代媒介娱乐化倾向的一种批判,虽然是批判性质,但我们在答题的过程中,也要保持自我视角的客观,不要陷入一个过于偏激的境地。
今天的好书就分享到这里了,对本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聊小编获得本书的PDF版本,更多新传知识、咨询都在黑马新传海量分享,我们下期再见~
附:本书的PDF版本
大众娱乐
附:【免费送】新传考研必读书单,160余本PDF都在这里!
ENDFOLLOW US
关注我们
微信号| heimaxinchuan
新浪微博 | 小红书 | 知乎全同名
头号玩家娱乐
大众娱乐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新传考研咨询。